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微信图片_20200811100542.jpg

“未来该何去何从?”


从学校到社会,毕业生都将面临抉择。去企业、去机关、还是去基层?什么样的路更有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梦为马,驰骋在西部基层、条件艰苦的地方,谱写出别样绚丽的青春之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三支一扶”人员。



龙盛刚:为了布依族村民的小康


“心里还是难免有些失落感。”


现在已经留在贵州省龙里县醒狮镇扶贫站工作的龙盛刚,回想起3年前刚到旧寨村的感受,有些复杂。


2017年9月底,在县里统一接受培训后,龙盛刚拎着简单的行李搭车前往旧寨。“当时的路况还很差,特别是村组干路,路面坑坑洼洼不说,还非常窄。”一路的颠簸,让龙盛刚的心里起起伏伏。“太落后了,为什么是这个地方?”


到了村里,落后的村貌,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这不正是扶贫工作的意义吗?可不能让布依族的父老乡亲们失望。”


藏起了不快,调整好心态,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龙盛刚跟着同事挨家挨户走访,每户的情况他都渐渐熟悉了。为了能更好入户了解情况,他的工作方法根据村民的生活习惯作了调整,大多数选择晚上入户。全村189户人家,他走了个遍。身为侗族的他,布依族的语言学了不少。


真心付出,总会在细微之处看到成果。村民们对他这个愣头小伙子的不信任没了,一看见他就要拉到家里喝茶,聊聊家里的困难,距离和隔阂就这么慢慢融化。


贫困户罗正元有两个女儿要供养,仅靠农业拔不了穷根。人穷志不短,龙盛刚得知他有特别强烈的愿望想通过养殖肉牛改变现状,颇为感动,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好帮扶工作。先争取政策补助,“根据先建后补项目,每户补贴2000元,人均补贴1000元,他家能争取到6000元补贴。”


等买了牛后,新的问题出现了:冬季的饲料怎么解决?罗正元没有办法,龙盛刚到处打听,“肉牛喜欢吃‘黑麦草’,10月份左右种植。”这个信息得来不易。就这样,罗正元既养牛又种草,2019年时,已经累计养殖了20余头。“去年一年,罗正元收入10万元!”看到贫困户走上小康,龙盛刚心里幸福满满。




扶贫就是要扶到点子上。两年中,龙盛刚帮布依族父老乡亲种辣椒、金银花、黄豆,养“伊拉兔”、肉牛,协调修路、危房改造,推荐毛霞红到醒狮镇小学食堂工作,帮助有腿病的岑治秀解决接送孙女困难……最开始的失落被成就感抵消。看着旧寨村赏心悦目的村容村貌,龙盛刚对村子的感情越来越深,对布依族村民越来越亲。


人熟、政策熟,心和事业都在醒狮镇,龙盛刚就这样留了下来,继续布依族村民的小康事业。



王淮冲:学以致用大有作为


收集蔬菜、采集标本、检测农药残留。这段时间王淮冲忙得不亦乐乎。


2018年,当王淮冲来到河南省栾川县栾川乡支农时,最迫切的想法是让大学所学的知识能派上用场。“我大学学的是农药学,支农很对口。”


基层工作非常琐碎,只要和“农”沾边儿的,不到两年他基本都干过。丈量耕地、统计树苗、森林防火、防治猪瘟、农药检测……大学里学的各门专业在实践中被轮番“检测”。有的专业合格,有的还需强化。慢慢地,他成了乡里的农业“大拿”。


这两年,非洲猪瘟在我国一些农村不时发作。非洲猪瘟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一旦被感染,农民的损失极为惨重。由于临床症状与普通猪瘟症状相似,只能依靠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监测疫情发展情况并有效控制,去年年初,县里要求对农户养殖的猪进行全面排查。


正值隆冬。王淮冲穿上厚厚的裤子又套上了长筒雨靴,跳入一个个泥泞的猪圈,控制猪、耳后抽血、保存样本。“这项工作不仅考验专业水平,还考验工作人员的体能。”一头即将出栏的猪,一个成人根本控制不住。脏点儿、累点儿都不是事儿,一不小心就会刮伤、蹭伤。可是当检测健康结果反馈给农户后,“财产保全”的村民们那欣慰的表情,让王淮冲真正感受到了支农的意义和专业人才在基层的价值。


“在基层,专业人才真是大有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有所缓解以来,栾川县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强了对种植农户农药残留物的监管,检测的任务落在了乡里。“一年要检测4800个样本。”全乡工作人员中,只有王淮冲懂农药。




夏天,正是蔬菜旺季。一份份蔬菜样本送到了乡里,“检测没有问题,质量绝对过关。”与记者沟通的言语间,隐隐透露着自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为栾川县建立蔬菜品牌作出贡献,王淮冲忙并快乐着。


能学以致用,能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能推动农村农业发展贡献微薄力量,这是王淮冲选择“三支一扶”的初衷。



黎奕媚:人生总要做些有价值的事情


在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中学的一间教室里,“Helloeveryone,today we will……”,黎奕媚流畅的口语给学生们带来了新鲜的学习体验。


2017年,从五邑大学英语师范专业毕业,黎奕媚回到家乡做了英语代课老师。代课老师很难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实际中。工作半年,她不停地问自己,就这样中规中矩将就下去,还是找更合适的舞台,施展所学?


舞台是有的,机会也是有的。黎奕媚在大学期间,曾详细了解过“三支一扶”计划支教项目,知道基层缺人才,非常需要老师。


资源紧张,人才缺乏,意味着施展拳脚的空间也广阔。在了解以往支教人员的发展情况后,黎奕媚决定报考“三支一扶”计划,沿着心中的梦想,探寻学生成才和自我成长之路。


一上岗就当班主任,黎奕媚全身心投入教学。针对农村孩子口语弱的特点,她特别设计了活泼实用的情景对话,这种沉浸式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很快对英语表达产生了兴趣。“老师将英语用到生活中,我敢说了,也会说了。”“老师很可爱,就像大姐姐一样。”学生们的认可,让她搞研究的动力更足了。


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现语言天分较强的孩子,黎奕媚就加班辅导,让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比赛交流,了解外面更多的东西。”




父母很不理解,她为什么非要去偏远乡镇支教?她对记者说:“本着最初的梦想,人生总要做些有价值的事情。”


选择了“三支一扶”,意味着两年后还须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眼看计划就要结束,接下来该怎么走?学生专注的表情给了黎老师答案。


当地政府对支教老师有扶持政策。黎奕媚计划留在水口镇,将教学研究继续下去。


报考“三支一扶”计划的,很多都是有故事的人。有放弃北京的工作到湖北房县扶贫的刘鹏、有为消除城乡医疗资源差距增添微光的李仙、有给安徽铜陵大通镇留下了美好生活蓝图的蒋若澄、还有为民族情谊留在南疆的刚铭……计划实施了15年,39.2万名毕业生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点亮点点星光。


响应祖国的召唤,回应时代的呼唤。越来越多的“三支一扶”人员深切感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青春定会有所不同!




潍坊市人力资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新华路116号   鲁ICP备20001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