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集思广益:思想破冰引领国企改革突围

与国企改革结缘,不知不觉成了自己的职业,但在现实的磕磕碰碰和条条框框中难免出现思维营养不良、思路梗阻结节、思想桎梏硬化等各种疑难杂症。因此特别注意请教、聆听高人高手的真知灼见,遍访秘方偏方。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工作接触或是论坛、会议等场合聆听不少大咖现身说法畅论国资国企改革,有料有干货,让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脑洞大开,堪称营养大餐。被誉为“最懂经济的市长”的黄奇帆,论及国资国企改革同样纵横捭阖、深邃透彻。王忠民多年打理全国社保基金,以实战经验为管资本的实现路径指点迷津。陈德荣从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官员到央企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角色转变之后倡导混合所有制“能改尽改”,推进“合金化”改体制、“热处理”转机制。郭广昌率领复星国际参与30多起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民企当家人的疑虑、建言都是发自肺腑的心里话。企业家王建华亲历国企、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传奇打造山东黄金、紫金矿业、云南白药控股三个千亿市值上市公司,他更多从人的角度思考国企,“改掉过程受益者”是他的深切呼唤。

国企改革破局突围首先要思想破冰,思想解放。思想破冰关键在于各种观点、思想摩擦、碰撞、交互、共振,产生火花,启发思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国资国企改革是集思广益凝聚广泛社会共识的过程。我不要我觉得,我要大多数人都觉得。权且做一回裁缝师,把大咖们自带光芒的思想剪切拷贝粘贴,简单粗加工,取其精华呈现给大家,不夹带私货,但附带自学体会。五款思想,款式尺寸多样,款款出彩动听,总有一款打动你。


黄奇帆

国有资本管理要形成百万亿元长期资本

作为“最懂经济的市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2019年11月世界并购大会、2019年12月“第十六届中国并购年会”上就国资国企改革作了富含营养价值的精辟阐述:

第一,国企管理的核心是资本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的本质不是管行业、管产业,而是管资本。要扭转观念,从管资产变成管资本,重点关注提高股本回报率。

第二,国企的有效组织形式是混合所有制。股权多元交叉的混合所有制,政府只能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下表达股东意愿,不再是行政干预、政企不分。实证研究表明,多元化投资主体、股权适度分散带来的是企业绩效提高。

第三,关于两类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资本运营公司就是股权投资公司,类似于私募基金,或是巴菲特、淡马锡这类投资公司,一般是不举债的,有多少资本做多少投资。资本运营公司应当国有独资,但可以是公司类,或是基金类。资本运营公司对被投资企业而言是财务投资者,主要关注股本回报和保值增值,不参与所投企业具体经营,只通过法人治理结构行使投资者权益,并根据被投资企业绩效决定去留。例如淡马锡管理三、四千亿新元,投资领域遍布全球,过去20年平均回报率15%,全部管理人员只有800余人。资本投资公司则是产业类国资控股公司或者伞形投资公司,要战略性掌握产业链并实质性控股一些企业,旗下可能涵盖多个行业。公司可以举债融资,1万亿股权可能形成2~3万亿元总资产。

第四,要形成百万亿元的长期资金,奠定我国国有资本运营格局。国企改革要控制债务、补充资本,优化结构。我国国有资本分布上,可以2/3成为国有资本投资类,1/3划归运营类。国有企业资本要形成与GDP规模大致相当、约100万亿元的长期资金,这样股市、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美国长期资本充足,企业年金约10万亿美元,养老保险约9万亿美元,与20万亿美元GDP总量大体相当。我国长期资金来源有三部分,包括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中的寿险,其中企业年金规模仅1.1万亿元,寿险中用于投资的比例也不高。如果社保基金有20万亿元,企业年金规模理论上可比社保基金高一倍,达到40万亿元,其他再有40万亿元,这些长期资本积累起来后,可以进股市,进私募基金,进两类公司,就会真正推动大规模的收购、兼并、重组,我国国有资本运营格局就形成了。


王忠民

国有资本适合做母基金,做LP

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但层层贯彻过程中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落地操作的迷茫。其实,榜样就在我们身边,全国社保基金就是现成的样本,有样学样就可以了。社保基金运作了相当一部分国有股权,目前仅央企划转过来的国有股权累计已达1.1万亿元。社保基金按照管资本而不是管企业的方式管理、运作这些国有股权。过去18年间,社保基金年化回报率平均达8.4%。事实胜于雄辩,社保基金的实践表明,管资本管出了效益,国有资本运作大有前途,国企资本化改革才是希望和出路所在。

2019年11月26日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上海“国资大讲坛”现身说法振聋发聩,含金量和技术含量很高:

——在管资本为主的新一轮国资改革背景下,未来国有资本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投资的基金化。社保基金长期扮演母基金的角色,其运作经验表明必须改变当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站在资本运营受托人的角度全新思考国资,手段上要充分借力母基金模式。过去政府引导基金、PPP基金只融合了资本而没有处理好资本。比如限制具体投资项目,也就限制了投资收益率。国资直接做GP,容易把事情引导偏,用母基金方式才能把项目投好,规避风险,真正解决问题。

——让国有资本不仅做LP也做GP,直接去选择投资对象,一定会在利益的对冲性、风险的对冲性当中错位,从而直接导致国有GP做基金投资的风险加大。只有投资链条表现为从母基金到基金,再到被投企业,才可以让基金的专业投资价值得以实现,让不同特性的资本只做自己的事情,同时也可以规避风险和冲突。所以要么让国有资本只做LP不做GP,要么让国有资本只做母基金层面的GP,而不是做专业、具体基金层面的GP,大家才能各司其职,形成良性循环,构筑国有资本发挥引导功能时实现更大的应用场景。

王忠民表示,相比投资一个专业细分领域中的某个场景而言,选择以基金方式投资,风险更小,收益率更稳定。在基金运营模式方面,国有资本适合做LP而不是GP,毕竟GP对投资项目的选择和管理负有无限责任。当国有资本做LP,社会化专业投资的GP就会相互竞争发展,当这个链条长的时候,专业投资机构、金融服务机构、托管也会相应成长,社会金融投资服务也会相应发展。

2020年9月15日,王忠民在山西国资大讲堂演讲时回忆当年一项重大直接投资项目的故事,展现了管资本的艺术。当时,社保基金在该项目直接投资78亿元,占股5%,打算争取一席董事席位。对方随即表达了顾虑:数字化时代,最耗不起的是时间。我们可能上午有个议案,下午电话会议就把董事会开了。你们派的董事,都要内部走程序才能发表意见,没有十天半个月下不来。还是派观察员吧,监督我们开会、干活,我们保证公开透明。社保基金反复权衡后最终决定派观察员。现在看,社保基金这笔投资后续增值幅度惊人。

 

陈德荣

能改尽改!谁不混改上市就做“孙子”

2020年10月16日,上海举行的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暨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发展项目推荐会上,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表示,“现在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巨大,国有企业不改革没有出路。国企改革难度很大,大方向是与民企混改。”陈德荣指出,钢铁行业内,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与民营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国企吨钢利润只有民企的一半左右。钢铁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甚至过度竞争的行业,混改尤其必要,要通过混改加快上市。未来三年,宝武旗下各级次子公司原则上都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上市,能改尽改。谁不混改上市,就做“孙子”,由上市的一级子公司来管理。

陈德荣进一步表示:首先要改体制。纯铁的强度非常有限,只有经过合金化才能大幅提高钢材强度,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合金化;其次要转机制。钢铁合金化后还要热处理、后加工,来改善性能。国企进行混改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改了体制不转机制同样满足不了功能需求,必须加快改机制。最核心的是分配制度,要让资本、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员工是最具有战略价值的资产,要积极推进员工持股,增强战略投资者的信心,实现共同发展。


郭广昌

混改最怕国企继任董事长!应该鼓励民企控股

二十年来复星国际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实践达30多起,控股9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参股20余家,如今这些企业都已成为国内甚至全球的行业领先企业。在2020年10月16日上海举行的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暨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发展项目推荐会上,郭广昌董事长笑言:“混合所有制企业,如果国有做控股股东,最怕国企继任董事长。”当然,国有控股的国药控股是一个例外。2003年,中国医药集团和复星合作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国药控股”,其中中国医药集团51%,复星投资49%。郭广昌认为,国药控股的成功,一是合作当初就设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非常幸运,国药八任董事长以及国家国资委都一如既往遵守最初的游戏规则。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郭广昌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这样的见解:

——国企改革核心要解决所有者在位的问题。混合所有制如果还是国企一股独大,照搬原来的管理模式,这样的改革有何必要?如果改革不能引入民营企业的活力,那么混合所有制的目的是什么?混合所有制在经营上一定要发动民营企业,哪怕民营企业只占5%、10%,也会按照100%拥有这个企业那样负责任,这样国有资本就很好地借用了民营资本所有者在位的优势。

——竞争性领域混改原则上不要国有绝对控股,最好是民营控股使其市场化。控股权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混改当中绕不过去的问题是,到底是国有控股还是民营控股?混改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有所改变,发挥混合所有制的活力,否则混改就变成伪命题,因为如果民营企业只是小股东,仅仅就是出钱了,而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比国企贵得多。混改企业应当第一时间引入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郭广昌比较推崇杭州市的创新实践。杭州市在改制企业中将国资设定为优先股,从而突破按照股权多少安排法人治理结构的框框。这样,一方面优先股稳定回报的特点满足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现实要求,另一方面又保证民资拥有企业经营的话语权,从而成为企业经营者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的硬约束和强激励,一举多得。这里面观念转变是核心,国资监管部门站在国资增值保值的角度、从稳定收益的角度去考虑深层次改革,真正做到了管国资而不是管国企。

“政府担心国资流失,民企也担心自己资产流失。” 郭广昌认为,国企改革关键不是价格高低问题,而是改革过程要规范、透明、公平。应该通过规范、透明的程序,来保证结果的公平。


王建华

民企没了有人哭,国企没了有人闹

“民企没了有人哭,国企没了有人闹。”从国有企业山东黄金董事长、党委书记,到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出任民营企业紫金矿业总裁、混合所有制云南白药控股董事长,再到现在民营企业赤峰黄金董事长,王建华先生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看出了一些端倪,也触碰内心。

把不同所有制企业放到破产、倒闭这样的极端场景,所看到的现象也许是离本质最近的距离,更容易认清深层次问题所在。当中既有郭广昌所说的所有者不在位的问题,也有王建华所称“过程受益者太多”的问题。2006年2月,王建华出任山东黄金董事长、党委书记,经过详细调研,看到了山东黄金与紫金矿业的差距:“国际一盎司平均成本296美元,紫金203美元,比国际水平低93美元,我们403.58美元,高出全球107.58美元,高出紫金200.58美元。”


“国企很多事情为什么到不了彼岸?就是过程受益者太多了。” 看到了差距,那就得真刀实枪地改。作为个性鲜明的国企掌门人,王建华在国企改革和用人机制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被称为最大胆、最市场化、最有成效的措施。其中用人制度改革核心一条就是改掉过程受益者。谁不和目标绑在一起,谁就是过程受益者。要坚决清理不为终端目标负责、只对过程负责的干部。

王建华认为,一个企业的振兴,首先是员工精神上的张扬,人要活起来,员工动力发挥出来。当中关键在于激励和约束机制。“现在回过头来看,山东黄金后来迅速崛起,就是员工精神觉醒和崛起,劳动者有了尊严,人人都看到了彼岸,人人都接受了这种压力。”

七年多时间,王建华带领山东黄金由一个经营已现颓势、险被兼并的企业,成为黄金产量和储备量全国第一的企业。“我把国企改造完了,国企也把我改造完了,我就差不多(完)了。”一语成谶,2012年10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的戏言很快成为现实。2013年2月王建华辞职,花甲之年开始了职业经理人的精彩人生。

从“管企业”转为“管资本为主”,这是国资国企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国企改革已经不是政府部门如何改进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而是国家层面推进国有经济实现形式的资本化。

从“管企业”到“管资本”是思想破冰、理念转变、突破思维定式的过程。国资国企长期处于“管企业”的情景模式下,行政化管理主导的特色很浓,总体上是“管”的逻辑、“管”的思路,“管”这根弦绷得很紧,管人、管事、管资产一把抓,从头管到脚,存在重过程、重程序而轻绩效、轻价值的情况,最终是“管”掉了活力、竞争力,“管”掉了市场,“管”掉了效益和效率。“管”是我们的传统强项,手段很多,但如何让企业活力迸发、提升价值往往无能为力,办法不多。有形之手伸得越长,插得越深,“价值判断偏移”就越大,行政当先锋,市场就只能靠边站。这正是国企似乎总和市场保持距离的原因所在。事实上,面对市场,行政手段让我们不干什么是行之有效的,即所谓令行禁止,但怎么出效益、怎么创造价值,却是市场说了算,得看市场的脸色,看市场买不买账。

与“管企业”完全不同,“管资本”的逻辑起点是从出资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管的重心是如何履行好出资人的职责,是从价值形态经营管理国有资本。我国正在推进国有经济实现方式从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向资本化根本转变,致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彰显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带动力。“资本”是股东对企业的投入,强调流动性和增值性,体现的是股东所有权。出资人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所谓“管资本”就是管好对企业的出资以及形成的权益,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其核心是市场导向、目标导向下的价值管理。可以说,基于出资关系“以管资本为主”才是管住了要害管到了点子上。毕竟“管”只是手段,价值创造、绩效提升才是目的,回归价值和绩效的原点,这才是“管资本”的精髓所在。

新的出资监管模式意味着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从过去的附属关系、委托关系向出资关系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行政管理方式,政府股东意志置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框架之内,有利于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真正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政府要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冲突中解放出来,依法明确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的边界,推进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出资人职能分开。同时从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保护私有产权的角度出发,清理以往“管企业”模式下有关国资管理的政策法规,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管资本”的制度环境。

“管资本”是一把钥匙,涉及国企改革的各种难题都可以打开。国资监管部门和国有企业应当真正落实管资本,以市场化为导向,坚持价值和绩效管理,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如果真正落实管资本,郭广昌就不用担忧国企继任董事长对混改企业搅局、使绊子,王建华所称的“过程受益者”也没有了空间。“管资本”的模式下,市场导向下的价值管理就是指南针,这样,包括国资管理体制的折叠,国有资本适合做LP还是GP、LP一起上,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控制权,企业内卷化,激励约束机制,职业经理人等令人困扰的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019年,我国国企国资、金融国资(按形成国有资产计算)和行政事业性国资三项加总高达291.7万亿元。这是一座巨大的露天金矿。开采得好,我国就没有闯不过去的关,迈不过去的坎。从黄奇帆、王忠民的论述拓展开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应该充分借鉴主权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的模式,应当围绕国有资本的收益性和保值增值,围绕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主动充当母基金或是LP的角色,在国内外物色一流专业基金管理人(GP)。陈德荣的践行昭示着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管资本的路径要更多依托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国有资本活力,发挥国有资本张力,引领和推动产业投资、产业发展。当前,我国经济权益资本不足、资本配置宏观结构失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国资国企资本固化、硬化、老化,较多板结、沉淀,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因为资本金不足出现大面积困难,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受到创新资本稀缺的瓶颈制约,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长期资本形成机制和创新资本积累机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资本要在流通中、运动中才能体现价值。我国国资量大面广,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和有效进退,优化国有资本市场化配置,让国有资本活力迸发,魅力呈现,张力无限,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酵母和活化因子。果真象黄奇帆建言的那样,通过国资国企改革积累起百万亿元的长期资本,进行市场化优化配置,那么我国资本市场、国企改革、民企振兴、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巨额社保缺口之类的民生问题等都可望注入源头活水,一着活棋,满盘皆活。


来源:国资管理





潍坊市人力资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新华路116号   鲁ICP备20001616号-2